编者按:
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一场深度信息化的再融合过程。它的表现是信息化和新型的深度信息化,以移动互联网、软件信息产业,地理信息化被融合于IT、通信/芯片/物联网/大数据等,去对其它的经济业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提质增效、深度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融合式的演进模式。信息,经过移动互联网达到快速的信息传递,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将万物感知的信号数字化,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基础。新型的信息化,在移动互联网化、智能物联网的影响下,以及数字货币与网络支付的影响下,经济的业务呈现更为高速、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形式。数字经济是更深入的内涵型经济发展形式。陕西省商洛山区,地处秦岭南麓,山多地少、经济基础受限于资源和交通,地形地貌类似于贵州。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设施发达后,相对欠发达地域,在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等方面,具有优质,更适合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信息化渠道,承接软件开发业务、数字化设计与模拟仿真、动漫设计、云上的客户服务与售后服务支撑中心等,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特编辑、转发西部网的一则数字经济发展报道。
商洛市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来源:西部网

数字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对基础设施、区域条件的依赖度相对较低。商洛虽然传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培育数字经济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对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基于此,商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数字经济摆上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高点谋划、系统发力、真抓实干、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商洛特点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一、坚持高点谋划,顶层设计强引领。

全市发展数字经济有方向、有遵循、有高度,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措施路径,并提出了“一谷三区三中心”的发展目标(即建设秦岭数谷,创建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国家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建立国家中药材及健康功能食品大数据中心、中国核桃数据中心、国家智慧型呼叫中心);组建了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专班,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统筹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浙江、江苏、贵州、内蒙、京东、中国电子等地和企业考察学习数字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并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国内外数字经济博览会,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和思路。
二、坚持系统发力,培育业态促发展。
数字经济是横贯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新经济形态,涉及诸多领域、各个产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一手抓数字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走融合发展之路。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7县区全部创建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建成县区电商运营服务中心8个、镇办电商服务站112个、村社区服务点348个;电商平台注册网店6500多个, 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560家,成功打造忆秦岭、众品网、北茶网、核桃街等本土电商平台11个,2019年全市电商交易额超50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提速工业智能化改造。按照“互联网+实体经济”的模式,全力推进市属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开展数字化改造,大力实施两化融合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建成市级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3个,企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积极培育数字农业。率先建成农业大数据动态监管追溯平台,实现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全覆盖,建成现代智能农业园区134个,实现产值35.3亿元,利润4.58亿元,带动贫困村332个、贫困户1.56万户4.69万人实现脱贫。四是扎实推进智慧旅游。16家A级景区建成智慧景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一机游三秦”智慧改建,实现了电子门票入园、景区智慧监控系统重点区域全覆盖;28个景区建立了无线WiFi,实现了游客门票网络预订、智慧导览、智能讲解等智慧化服务功能,为商洛全域旅游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三、坚持真抓实干,狠抓项目夯基础。
项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没有项目的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商洛市委、市政府每年确定10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实行督办督查机制和“四个一”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协调、一名市级领导包抓、一名县区或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一套工作措施跟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数字经济向前推。截至2019年底,森弗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商洛虎之翼智能制造暨全产业链数字产业园、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等11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君威数字经济产业园、必康大健康数据中心、中药材数字交易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秦岭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平台、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扶贫领域信息大数据平台和健康食品大数据平台已经建成投用,中国核桃大数据中心、核桃交易中心、秦岭生态监测服务中心和国家智慧型呼叫中心正在有序建设,商洛“秦岭数谷”初具雏形。
四、坚持统筹推进,拓展领域提质量。
商洛在抓好数字经济的同时,注重加快信息化应用的创新步伐,协同推进城市管理、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工作,不断做实融合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制定出台《商洛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成了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省电路灯等平台,形成了行业智慧应用逐渐渗透、社会治理服务效率持续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不断完善的发展格局。二是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把网络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推手,扎实抓好网络覆盖、电商扶贫、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工作,策划开展了“智美乡村 幸福商洛”等一系列网络扶贫活动,建成了“陕西帮帮手”等一批网络扶贫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全市脱贫攻坚进程。
五、坚持多措并举,强化支持优保障。
数字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度资源力量,强化政策保障,形成确保良性发展的“硬支撑”。商洛市重点强化三个保障:一是基础保障。2019年,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完成投资约2.29亿元,新增光缆2908公里,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超前规划布局5G网络及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政策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特别是水电、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为数字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资金保障。市级设立了5000万元的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商州区、柞水县也分别设立了200万元、1000万元的数字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强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四是智力保障。加强与数字经济专业机构的合作,成立了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商洛分院、商洛西邮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商洛)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启动数字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聘请23名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顾问,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同时,坚持典型引领,出台了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意见》和《认定管理办法》,首批认定试点示范产业园1个、试点示范项目2个,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了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考核推进。制定《商洛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统计与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坚持督办问效和奖惩激励相结合,倒逼各项数字经济任务落地见效。
六、坚持攻坚克难,打赢数字化战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市网信系统积极行动,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打响了数字化“战疫”。印发《关于疫情期间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的通知》,联合京东云通过“网信商洛”微信公众号,为全市提供口罩、防护服、防疫技术产品等医疗用品生产货源和服务;联合识因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智能疫情问答、数据查询等服务;协调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免费为全市提供网络义诊服务;协调苍穹数码技术公司提供疫情防控管理信息系统免费服务;联合华为、腾讯提供视频会议服务。商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网信企业积极提供电话彩铃、在线学习、影像测温、二维码注册等免费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网信职能作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编制《属地网信企业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应用服务清单》,指导网信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协调网信企业复工中的内部防疫、交通运输、原材料物资调度等问题,精准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支撑。
陕西商洛名气不大,为何古代战略地位却很重要?